网友提问:
凯盛科技(600552)
然而,出生在“葛优躺”状态的央企中,“只听楼梯响,不见人上来”,久盼的资产重组,成为股民心中挥之不去的“魔影”。不要责怪股民挥泪告别,遥遥无期的等待望眼欲穿,割肉亏钱那是无奈的选择。大股东“孵化,孵化”,恰如沙滩上“海龟产蛋”、“幼仔破壳”,拖得时间越久越危险。众所周知,向银行贷款大笔投资,风险在国家;向资本市场融资,不仅激发股民热情,活跃股价,更能分散风险,面向全民监管。事以如此,自称“国内少见模式的优势”,却蜕变成“少人问津的劣势”,凯盛集团的管理者不知有否察觉?
网友回复
股友amgmb:
信用破产
股友ZaIi1W:
主业被国家禁止,负债投资没有市场的高科技项目,也只有凯盛那么大胆。